张贵平:在书法中感悟生活真谛
时间:2021-07-09 12:21:24
本网讯(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丁佰胜)润水,提笔,蘸墨。张贵平手持毛笔站在书桌前,安稳片刻,随即摆动手臂,转动手腕,动作或紧或慢,一个“道”字一气呵成,字体苍劲,如虎如龙。
此时,室外车马喧嚣细雨淅沥,室内琴声松沉墨香幽远。写罢,收笔,张贵平看着满屋书法,端起茶盏自饮自评。
在人民公园附近的书法培训室内,张贵平的书法作品和获奖作品挂满墙壁。51岁的张贵平喜欢这种与书法为伍的生活,于他而言,书法既充满未知和想象,又蕴含笃定和必然,书法和人生何其相似。
商圈里的“倒霉蛋”
走上书法这条路,纯属偶然。
20年前,张贵平是十堰某乡镇干部。后来,他被领导安排到一家企业搞经营,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心高气傲的张贵平主动请辞。
经手的企业近乎倒闭,旁人视为“铁饭碗”的工作也被他丢弃,张贵平开始沉迷麻将。
楼下麻将馆的老板只要扯上嗓子喊一声“老张,三缺一”,张贵平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打牌要钱,牌技一般的张贵平十把九输,没钱只能借,不久便债台高筑。
张贵平也想换一种方式生活。听说到西藏贩卖冬虫夏草挺挣钱,他说服姐姐,借给他7万元。张贵平拿着姐姐省吃俭用的存款买了一批虫草到南方售卖,可半路遭遇抢劫,血本无归。
之后,不信邪的张贵平还卖过小龙虾,到河南贩过牛,但都亏得一塌糊涂。因为焦虑,张贵平整晚睡不着觉,头发哗哗地往下掉,三十出头的他满脸沧桑。
“我真的一事无成吗?”找不到出路,张贵平时常扪心自问。有一天,站在出租屋内,看着墙壁上自己写下的“有志者事竟成”几个毛笔字,突然顿悟。“最起码,我写得一手好字。”
张贵平从小在父亲熏陶下爱好书法,在乡镇工作期间,他时常向笔友请教,书法技艺不断精益。
历经岁月磨砺,无论是心境还是生活都发生了改变,张贵平的书法由此进入了新的境界,他的一手毛笔字写得苍劲有力。关键是,从书法脉络之间,张贵平感悟到了生活的热度,只要提笔,烦恼便会随之而去。
历经生活的坎坷,张贵平依然热爱生活,他应聘成为中商百货一名保安,上班之外抽空写字,生活与理想都未放下。
“写圣旨”的保安
入职初期,张贵平白天进行军事化训练,晚上还要值夜班。一个月工资800元,为了买一个5毛钱的水煎包,他都要思量再三。
生活的清苦,张贵平并不在意,因为他能写,还有书法相伴。
一次,他在一块黄色布绢上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一位年轻的同事走了进来。张贵平漂亮的字体让这位同事赞叹不已,他说,“老张啊,你在写圣旨吧。”
下班的时候,便是张贵平一个人的天地。他关上门,铺开纸,毛笔蘸上墨,从此进入一个人的江湖。
由于写字过于专注,他有时七八个小时不抬头,再加上长期悬腕、弯腰,他患上了严重的劲椎病、肩周炎和腰间盘突出。由于写字的桌面较低,为了保持身体重心稳定,他不得不用小腿顶着桌棱。时间一长,小腿上被顶得青一块儿紫一块儿。
写字之初,大多临帖。临帖习字,其实是对人生最好的领悟,在习字过程中,完全可以使人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
那段日子,张贵平最喜欢临摹苏轼的《寒食帖》。苏轼作为一代名家,书法造诣登峰造极,他坎坷的经历与旷达的心胸更是让张贵平唏嘘感叹不已,“《寒食帖》中,苏轼所写的冷锅冷灶的经历和我太像了。”
2006年,张贵平参加了一项全国书法比赛,最后光荣登榜。此后,他又陆陆续续拿了很多国家级大奖。
“我得感谢8年的保安生涯,没有那段经历,我不可能在书法中走出一条路来。”张贵说。
心平气和的书法老师
2010年,张贵平正式告别保安生涯,转型做起书法培训。
书法培训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业,加之欠缺经商经验,起步之初,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他笑着说,刚开始那会儿无事可做,一天到晚除了喝茶还是喝茶。
为了能招到学生,他天天“扫楼”,往人家门缝里塞名片与宣传纸。有一次,张贵平把宣传纸塞到一门缝里,还没下楼就听到撕纸的声音。
过了好久,之前一位同事将自己4岁的小女儿送到他的工作室,将500元学费交到张贵平的手中。
招到第一个学生后,张贵平有了信心,慢慢地,通过熟人推介,前来找他报名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
24岁的李慕玲,多年前曾向张贵平请教书法。在此之前,活泼开朗自由浪漫的李慕玲,却选择了章法森严的柳体进行练习,久久见不到效果,“像走进了死胡同一样,总想往外爬,但总是爬不出来。”
父亲焦急,把她送到好友张贵平的书法工作室。张贵平告诉李慕玲,古法各有千秋,讲究因人而异。张贵平根据李慕玲的性格,建议她向褚遂良这样字体灵动、不拘细节的书法家学习,从而享受到书法真正的乐趣。
张贵平还让李慕玲试着去掉过多自我的东西,认真领会先贤书法中的奥秘与精髓。“那一刻,脑子就像突然被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李慕玲说。
练字讲究天赋,更注重后天练习。张贵平对李慕玲非常严格,只要一个字写得不过关,就要返工重写,一字重写数百遍司空见惯。
在张贵平指导下,2018年,李慕玲成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当时十堰入选省书协年龄最小的书法家。
生源稳定了,张贵平不仅摆脱了物质上的困顿,精神上也充裕起来。日月星辰、云雾雷电、利剑长戈、花草虫鱼、行住坐卧、喜怒哀乐、一饮一啜,莫不可以凝结在这一个小小的方块和一卷短短的宣纸之中。
从书法中看清芸芸众生,让张贵平心态平和了许多。“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情,笔书相忘”,张贵平说,在做人中修得一颗平常心,心平气和了,书法的奥秘与真谛才会显现。
(编辑: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