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区王湾社区:"三无小区"变"自管小区" 倾力打造幸福家园
时间:2024-11-20 15:29:44
本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秦洪涛 通讯员 王欢欢)居民楼下,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好不惬意,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认识花坛里的花花草草……上周末,记者走进张湾区红卫街道王湾社区老恒融小区,一眼就看到这温馨的一幕。
“放在大半年前,我是想不到小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呀!”小区居民王大爷高兴地说。
四方联动 小区从“等人管”到“自己管”
老恒融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典型的企业改制后,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遗留问题多、低收入群体多、老年群体多、群众诉求多的“三无四多”小区。回忆起老恒融小区以前的问题,小区党支部书记叶富林感触颇深:“满地的垃圾无人清理,楼道的路灯常年不亮,裸露的电线杂乱不堪,车子停满面积不大的院子……”
2023年底,为改变小区现状,在王湾社区党委班子的带领下,社区工作人员一遍遍走访摸排小区的176户居民,最终16名党员站出来,成立小区党支部。小区居民投票选举,推选6名楼栋长,成立小区自管委员会;超过80%以上的居民赞成聘请物业公司管理小区。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引进一家服务到位、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并提出“一天一元钱”的口号,即每户居民每个月只需要缴纳30元。物业公司进驻后,按照“先投入后收费”的模式,迅速配备保洁人员,对缺失破损的路灯、护栏、灭火器等设施进行维修及增补,安装晾晒杆、电动车充电桩、摄像头等公共设施,小区环境有了较大变化。
与此同时,社区将基层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小区,选聘一名政治素养高、作风正派的退休党员担任“小区监督员”,专门收集小区物业服务、民生领域诉求等问题,定期组织召开小区议事会,先后解决小区水压不稳、2号楼后山荒草丛生、5号楼边墙大树过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自此,小区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自管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联动的治理格局,多方同频共振,实现从“等人管”到“自己管”的转变。
共谋共建 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
居住环境改善后,居民又有了新的想法。“小区里的老年人这么多,为啥不能像别的小区一样,安装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咱们小区没大门,都快变成公共停车场了,谁的车都能停进来,我们进出都困难!”
随着张湾区共同缔造工作小组的进驻,一场关于小区治理的“大变革”正式上演。
“大家既想要停车,又想要增添设施,但是小区院子就这么大一块地方,咋能两全其美呢?”“我认为要先解决小区的停车问题,再解决后续的配套设施。”在小区议事会上,参会的楼栋长、党员、居民代表们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商议小区如何治理。
2024年8月8日晚,小区自管委员会牵头,全体业主针对小区院子里是否停车公开投票。最终,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不赞成小区院子里停车,希望能把场地空出来,增加公共设施和活动空间。
既要倾听民意又要解决停车难问题,王湾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统筹协调的作用,走访小区周边的物业小区,发现部分小区还有闲置车位。于是,由社区牵头,小区党支部与自管委员会出面协商,最终在这些小区拿到惠民停车价格。随后,小区老党员、楼栋长带头,逐一上门给车主做工作,很快便空出小区场地,通过“共享停车位”的方法,解决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
王湾社区党委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采取“包联单位支持一点、爱心企业商户赞助一点,党员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在小区修建12个晾晒杆、4个休闲座椅、3套棋牌石桌椅、7套健身器材,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小区有了休闲区,我们活动方便多了。”“下楼就可以锻炼身体,真好。”看到小区的变化,许多居民纷纷点赞,也认识到“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全体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此,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最初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小区治理队伍不断壮大。
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王湾社区党委采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办法,在小区招募热心居民担任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消防安全演练、法律知识宣讲、放映红色电影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的志愿活动拉近了邻里间距离,文明蔚然成风,居民关系愈加融洽。
“小区治理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社区党委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通过群众主体参与,最终实现凝聚民心、共建家园、共享成果的目标。”王湾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杨航 审核:焦妍然 终审: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