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主城繁荣 示范乡村振兴

——张湾区加快建设千亿级示范区走笔

   时间:2024-12-10 09:03:02

本网讯张湾区融媒体中心报道)工厂车间,自动化装备高速运转;犟河两岸,人水和谐画卷美不胜收;社区街巷,共同缔造绘出基层治理新景……今年以来,张湾区坚持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呈现稳中保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千亿级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幅产业向新、生态向绿、民生向暖的画卷徐徐铺展。


聚焦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驱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东风龙擎动力有限公司车间里,来回穿梭的 AGV小车插上“5G翅膀”,即时感知操作行为,灵敏地进行反应和配合。

在远景动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和碳管理平台记录着每一块电池的运输、生产、包装等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张湾区是东风公司的发祥地,汽车产业化程度高、汽车工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聚集了近1000家地方零部件企业和10万余名产业工人,年均商用车整车产能达35万辆。

近年来,张湾区借力东风制造优势,重构产业链条,开辟新的汽车产业发展赛道,形成汽车改装、智能装备、新型电池等多元化发展格局。今年1至10月,全区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12.9%。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5%,汽车改装、智能装备、新型电池等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09.6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21.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油电混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线,2分30秒便可下线一台车;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新建两条阀体机加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3万套。全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5家,拥有省级以上5G全链接工厂企业6家。

新建低空经济产业园,与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低空经济智联网项目,开辟发展新路径,打开发展新格局。建成十堰快递物流园,入驻快递、仓储企业18家。“腾笼换鸟”建设东风汽车博物馆、燕京精酿啤酒张湾工厂,改造“东风故里”老旧小区惠及4.2万户。

一台激光手臂在车顶上来回移动,短短几分钟,原本“露天”的车顶就焊接完毕。12月2日,在十堰华工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个由16台机器手臂组成的激光焊接作业岛精准、快速完成了商用车车身顶盖激光焊接任务。

增强产业链韧性,需要链主企业的引领示范。近年来,张湾区聚焦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生产,助力产业向“新”延伸。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产品覆盖电极、电芯、模组、电池包、新一代储能电池及乘用车电池、商用车电池等,畅销国内及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储能市场。该公司目前日产6万颗电芯,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我们着力打造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1+6’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张湾区委书记张涛说。


聚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城乡融合助推主城繁荣

初冬时节,走进张湾区,可在方滩乡见山茶舍观景品茗,也可畅游西沟乡花乐园欣赏叶落之美,或漫步柏林镇知雨轩庄园独享一隅宁静……

张湾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张湾区既谋求高质量发展,也扛牢高质量保护之责,在守牢水安全底线的基础上,积极更新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个阳光暖暖的周末,由红卫街道石桥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组长、网格员等组成的石桥村护水队,开展日常巡河工作。“一想到这水要送到北京,更觉得自己要将水护好。”石桥村党支部书记赵晓霞说,街道月巡、村里周巡、常态化护水已成习惯。

张湾区高度重视神定河、犟河流域支沟综合治理和管护工作,通过一沟一策、一图一档,全力抓好支沟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守牢水安全底线,提升水环境质量。在枧堰沟小流域探索实施生物固氮、脱氮沟综合试点项目,实现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

“小区改造后,环境更整洁、设施更完善,我们的心情也舒畅了。”家住红卫街道永光新村小区的李奶奶,聊起小区变化由衷地感慨。

永光新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东风公司老旧小区。2023年以来,张湾区对永光新村小区等3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让“老破旧”变身“幸福里”。

围绕“城市缺什么、群众要什么、我们做什么”,张湾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服务中央文化区和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地标。积极推进车城西路基础设施综合改造工程等18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老旧片区2个,畅通背街小巷10条,打通断头路3条。聚焦城市“堵点”,加快推进城市主干道及连接线改造,先后实施车城西路、三峡路连接线、浙江路延长线等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

畅游美丽乡村、尝鲜农特产品、体验农旅项目、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村乐趣……11月30日,在方滩乡云水街,随处可见古风元素,登上眺望台,游客可以从不同角度领略云水方滩的美丽风光。

张湾区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旅居康养,把乡村建成休闲打卡地、消费目的地,全面激活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今年以来,累计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9个,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花经济”,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园1个、交易中心1个、种植基地10个。青龙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黄龙半岛、长河湾景区、渔悦栖乡农庄等“文旅体农”生态旅游精品景点项目“串珠成链”,让游客进得来、停得了、住得下。


聚焦美好家园共同缔造

以党建引领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速,老旧小区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新型超大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与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张湾区坚持党建引领,从群众需求出发,以试点建设为抓手,通过“拆大化小”、做细服务,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基层治理新路径。

“过去,张湾社区含‘两委’成员只有工作人员22名,但辖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服务16个物业小区、8600余户居民。”车城路街道张湾社区党委书记胡瑾介绍,社区共有13名社工负责网格化管理,平均每人对接660户居民,可谓“小马拉大车”。

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张湾区通过优化细化基层治理单元,对社区进行拆分优化,将5个物业小区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岳路社区管理。“社区拆分重组后,社工人数没减少,服务人口却少了近一半,肩上的担子明显轻了。”胡瑾说。

“我们以促进社区发展、方便居民生活为出发点,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张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优化社区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位置、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大型社区和城中村进行拆分重组,新成立浙江路社区、国瑞里社区、红明社区、友谊社区等13个新型城市社区,优化新增网格80个,招聘社区工作者187名,不断做细基层“微单元”、撬动治理“大格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着装统一的工作人员,运行有序的叫号服务系统……日前,走进汉江路街道国瑞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洁的办公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只要把材料带齐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不动产登记,太方便了,服务真高效!”在这里办完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的郭女士高兴地说。

推动超大社区拆分,并不是单纯做“减法”。张湾区率先探索行政审批“综合窗口”进社区新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保缴费等53项便民服务,实现“进一个门、办三级事”。

电动车整齐停放,绿化带绿意盎然,邻里中心欢声笑语……12月3日,在汉江路街道金阳小区,正在活动室打乒乓球的业主周先生说:“基础设施完善后,居民下楼就能健身,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张湾区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原则,分级分批次有序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与供水供电“转改直”工作、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户外劳动者驿站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兼顾、一体推进,推动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行至半山,更应快马加鞭;船到中流,越要奋楫争先。高质量发展是接力跑,也是耐力赛,张湾区将锚定目标,以实干为笔、以绿色为墨、以民生发展为题,以实绩作答,奋力交出“全年精彩”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编辑:杨航  审核:焦妍然  终审:黄宇)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