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新区“四步走”推动非公党建“有效覆盖”

   时间:2021-11-05 10:25:00

本网讯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喻志洋 黄宇)今年以来,十堰工业新区党工委持续巩固张湾区“园区党建”主阵地,因地制宜探索更有特色的非公党建力提升新模式,通过“强根基、提质效、抓落实、重融合”四步,着力推动实现非公党建的“有效覆盖”。

  强根基,在组织功能上强化政治性。坚持以学促建。党工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坚持发挥党建在非公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了园区非公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和高质量。坚持为党发声。建立组织生活上门指导制度,真正把非公党组织党内生活开展起来;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困难职工、企业纾难解困,解决出行难、停车难等各类实际问题107个,党的声音在非公企业愈发响亮。坚持品牌塑造。积极帮助企业总结提炼带有企业特色的先进理念和党建成果,如悦源党支部将企业发展理念定位于“军魂强基,扎根实业”;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凸凹党支部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探索出“10分钟晨会”、“积分管理”等一批适应企业实际的制度,形成了具有鲜明烙印的企业党建标签,成为了加强行业交流和业务拓展的有效“名片”。

  提质效,在队伍建设上提升专业性。持续扩大“两个覆盖”。常态化开展园区企业党员大摸底,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全建原则,通过单建或联建等形式实现组织全覆盖。目前,党工委直管45个“非公”党组织,其中实体型20个,功能型25个,直管党员725人,另有5个党组织正在组建或移交。选优配强“两个队伍”。党工委从党员干部中选派38名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一线,面对面指导服务,通过不定期抽查、交流观摩及年度述职等机制,有效提升非公党建工作质效;持续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大会、专题培训班,不断推进党建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暂无合适书记人选的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兼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支部运行和队伍建设上扶上马,送一程。2017年选派社区干部担任C类党组织宏兆党支部支部书记,2019年,该支部荣获张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支部发展的党员企业副总接任支部书记,企业党建开始自主运转,今年7月,该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强化开展“两个培育”。近年来,党工委成功把32名高管和优秀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18名党员培养成为公司骨干和高管,有23名党员获得省、市、区先进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共产党员。

  抓落实,在作用发挥上把握实效性。前移关口,节省企业时间成本。党工委坚持把党组织与企业的建立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切实做到在项目开工后同步派驻包联党员,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建立党组织或纳入党组织管理,目前,园区企业党组织从2017年9家发展到45家,企业开展党建促生产意愿显着增强。搭建平台,扩宽企业交流渠道。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26场次,按季度开展园区党建联席会议13场次,成为企业之间和政企之间交流沟通、互助互促的良好平台。聚焦人才,助力企业科技赋能。牵线搭桥校企共建,加强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紧密联系,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助力中程十堰产业研究院落户新区,成立院士工作站,推进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据统计,园区报送的各类典型获得国家和省市区各级各类荣誉超过100项。

  重融合,在党建形式上突出灵活性。党建活动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比拼大赛等活动,做实职工慰问关爱,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先锋岗”“张湾工匠”等活动,发挥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党建活动与企业团建相融合。修建新区运动健身中心,常态化开展符合园区企业职工需求的文体联谊活动28场次,在寓教于乐中,使党组织“活起来”、党员职工“动起来”。党建活动与组织生活相融合。今年以来,党工委把党史宣讲、红色观影送进生产车间,量身打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党员轮训、党史接力诵读、庆祝建党100周年快闪等各类丰富、灵活的组织活动超过200场次,切实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了党建的整体联动、合力推进。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十四五”期间,新区党工委将持续探索让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转换为企业发展优势新模式,切实增强非公党组织和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编辑:熊堉垚)


二维码